冬至者,二十四节之一,亦为中华重要节日之一。
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。这一日,日处于至南、白昼为至短、日影为至长,从此日后,各地将进入至寒之时,故曰『冬至』。冬至自古已为大节,相传乃二十四节中最早制定而出的。
《后汉书》云:『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。』是说冬至乃阳气升起之时,是君主仁道生长之时,故而百官皆要朝贺。
又云:『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』是说冬至前后,人们应该休养身体,百官也不应处理政事,而应该选一个良辰之后才继续处理事务。故而这是一个举国休息的节日。
冬至习俗各地不一,传说各异。
其一、吃狗肉。相传,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,觉得味道特别鲜美,赞不绝口。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。
其二、红豆禳鬼。相传,共工氏之子不成才,作恶多端,死于冬至这一天,死后变成疫鬼,继续残害百姓。他最怕红豆,于是,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饭,用以驱避疫鬼,防灾祛病。
其三、食馄饨与饺子。北方各地冬至之时,皆有吃馄饨或饺子之习俗。据传馄饨源于汉代,时匈奴部落二首领浑氏和屯氏十分凶残,百姓恨之入骨,用肉馅包成角儿,呼作馄饨,冬至食之。饺子则源于汉代,据传原为医圣张仲景所创祛寒娇耳汤。百姓为纪念他的恩情,年年冬至都会吃饺子。
小至·杜工部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刺绣五纹添弱线,吹葭六管动飞灰。岸容待腊将舒柳,山意冲寒欲放梅。云物不殊乡国异,教儿且覆掌中杯。
拂林国,又名大秦,在西海之上,东南与波斯接壤,面积广大,蔚为大国。其民信奉景教,其神为耶稣。以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其诞生之日,奉为圣诞节。圣诞节为拂林最为重要之节日,据传耶稣降生之时,有东方来的使者为其赠送礼物,故而每逢此节人民则互赠礼物,互相祝福,家人团圆共享盛宴。
数百年前小拂林中有一名为尼古拉之教士,慷慨大方,和蔼可亲,喜爱接济穷人。故而民间多其传说。据传,每当圣诞节他就会出现为小孩赠送礼物。故而拂林之民呼其为『圣诞老人』。
『元』有始之意,『旦』指天明的时间,也通指白天。元旦,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。
『元旦』一词最早出现于《晋书》:『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,其实正朔元旦之春』的诗中。南北朝时,南朝萧子云的《介雅》诗中也有『四季新元旦,万寿初春朝』的记载。
一岁节序,元旦为之首。《书·舜典》中叫『元日』,汉代崔瑗《三子钗铭》中叫『元正』;晋代庾阐《扬都赋》中称作『元辰』;北齐时《元会大享歌皇夏辞》中呼为『元春』;德宗《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》诗中谓之『元朔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