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号:

连载小说:剑侠未名录之海风秋·楔子

时间:2010-11-24 16:07 作者:公子白 手机订阅 参与评论(0) 【投稿】
文 章
摘 要
【楔子•上】书案上的松油灯被山间寒气侵袭,散出朦胧的晕光。摊开的几页竹青纸张,墨迹秀挺,骨力遒劲,颇有颜柳之风。老者盘膝坐在案子后面,双手捧了陶泥壶不住地摩挲,眼角却望向窗外。月华如水,院落里几丛芭蕉生得正茂,斑驳的影子满满落了一地。灯花结了老长,终于‘噼啪’一声爆裂

【楔子•上】

书案上的松油灯被山间寒气侵袭,散出朦胧的晕光。摊开的几页竹青纸张,墨迹秀挺,骨力遒劲,颇有颜柳之风。

老者盘膝坐在案子后面,双手捧了陶泥壶不住地摩挲,眼角却望向窗外。月华如水,院落里几丛芭蕉生得正茂,斑驳的影子满满落了一地。

灯花结了老长,终于‘噼啪’一声爆裂,屋子瞬时光亮了许多。老者回过神来,侧目去看对面的少年。那少年不过十一二岁,穿一袭天青色的锦衫。他躬身而立,面色闲定自若,可惜微微掀动的袖口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。

老者道:“你还有话要说?”

少年轻舒口气,忙抬起头来,“是的,老师。学生还有问题要请教您?”老者颔首,示意他讲下去。

少年道:“前日里闲暇,学生偶然翻阅玉溪先生所修订的《江湖录补遗》,在丐帮卷中读到一桩怪事。玉溪先生向来以行文严谨著称,笔录持平慎密,然而这段文字却颇有些荒诞不经,全然不似出自先生之笔。学生反复思量已久,终难得解。”

“荒诞不经……”老者向陶壶里一呷,酒香四溢,带着几缕苦菊的清寒。而后眉梢轻轩,向他笑问:“你指的是开元二十三年,枫华谷中的那场大战吗?”

少年略感惊讶,“正是这件事情。”

老者又道:“两百年前在枫华谷中,丐帮联合唐门与明教的确进行了一场恶战,此事确凿无误。不过,我倒是很想听听你的想法。”

少年低眉沉吟片刻,朗声回应:“学生读了玉溪先生的《江湖录补遗》,关于枫华谷之战的记述,其中不解之处有三。先生云,促成枫华谷之战的根本原因,是由于明教弟子在江南一带的活动,长期受到丐帮和唐门的牵制。教主陆危楼为了传播光明教义,不得不策划了这次战役。”

老者道:“神龙年间,祆教的两位大长老——阿萨辛和陆危楼一起从波斯逃亡至大唐,这二人击掌结盟,前者创建了红衣教,后者则创建了光明圣教,恰是日后让武林中人闻之色变的明教。其教义有云,‘凡入我教者,皆是我兄弟;凡毁我教者,皆是我仇人。’由此上下一心,忠贞无二,遇到教中事务,亦是人人敢于争先,丝毫不惧生死。丐帮与唐门因为牵制阻挠明教在江南的传教活动,早被明教视为眼中钉、肉中刺。陆危楼谋划枫华谷之战,将他们一网并收,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,又有什么难解的?”

“学生知晓。明教向来行事诡秘莫测,手段毒辣之极。自景龙年起,明教以传播光明圣教为由,先后吞并了数十个西域帮派,教众遂日益繁多,逐渐成为西土的霸主。开元元年初,更是倾巢出击,将偌大的雪谷门诛尽杀绝。”

老者点点头,“雪谷门素来在江湖上恶名昭彰,他们两家相斗,也算恶人磨恶人,落得个干净利索。”

少年轻耸眉梢道:“学生的不解处,还要从阿萨辛与陆危楼的击掌结盟说起。当年,两大教主暗中约定,各自南北传教。其中,阿萨辛由吐蕃国入剑南,沿江而下;陆危楼则从陇右入玉门关,顺河向东。两人都曾立誓,若不能将《波斯古经》播遍中土,必受圣火炙身焦骨之苦,永堕无昼地狱。然而,陆危楼并没有信守盟约,明教的活动范围也最终止于凉州地带,距京师长安不过一步之遥。至开元年间,陆危楼更是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北方,转而投身去长江以南传教。姑且不说红衣教的阿萨辛对此有何异议,单是一向雄踞在江南的丐帮、长歌门、藏剑山庄,这些哪一个不是明教传播的阻碍呢?陆危楼这般舍近取远,避易求难,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?希望老师可以开导我。”

老者抚须道:“陆危楼心智谋略过人,是个不世出的奇伟男子。他舍近取远本是不得已而为之,走的却是避难求易的一步。陆危楼身具汉人血脉,自幼从波斯国长大。他初到大唐时,对华夏中国的了解不深,以为在北方有东西两京,是帝都的所在,只要能将当政者说服,在中土推行光明教义自然是件顺风顺水的易事。可惜他当时并不知晓,李唐王朝乃是敬奉道教为国教,且天竺佛教在中原传播已久,两教源远流长,根深蒂固,是绝难撼动的。”

“能让老师如此赞誉的人,当真不多。”少年抿嘴一笑,“荀子曾云,‘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’。佛陀曾六载守饥,菩萨亦舍身饲虎。陆危楼虽心智谋略过人,但恒毅之心未免有些不足。”

老人摇头,叹道:“你这般去想,却是错的。”

“愿闻其详。”

“开元年之前的明教,一直致力于西域的势力扩张,用‘燎原之火’来形容当时明教的壮大,一点都不为过。只是明教面对的敌手多是些不入流的匪盗,争的也不过是地盘的控制势力。陇西的牧民有句谚语,‘即使甘泉浇进了沙子,荒漠里还是生不出三丈高的大树。’陆危楼当然清楚这一点,为了铲除阻碍,加快明教东进的步伐,他甚至不惜连走险棋,将明教的前途命运压在了一场豪赌上。真是个伟丈夫!”老人仰脖饮下一大口酒,陶壶‘哐当’落在书案上,烛火摇曳里,少年见他满脸都是钦羡之色。

“老师所说的命运豪赌可是雪谷之战?”

“不错。先天年秋,雪谷谷主骆独逸因旧伤复发而出谷医病,身边仅带了几名亲信。这条消息最终被明教的密探刺得。陆危楼当机立断,亲率左右护法、四大法王并教中好手十数人伏击骆独逸于龙门以西,骆独逸当场命毙,随从数人无一幸免。以骆独逸的武林身份,医病本无需出谷,随便派几个属下将那大夫掳来便是。所以,此事在老夫看来必有隐情。大抵那医者在江湖上的身份显赫尊崇,而骆独逸的病症又非他不能剔除。时也?命也?”老人喟叹道:“至开元年末,随着‘黑道第一帮派’雪谷门的消亡,明教在西域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。陆危楼踌躇满志,以为自己兴教中土、名满天下的一天终于来到。岂料,他的所作所为早已惊动了整个武林,明教雄踞西土,窥视中原的野心亦是江湖中人人皆知的事情。故而此后数年,明教的传播一直受到来自中原各方的阻挠和施压。至开元十年间,其势力都未能踏进京畿道半步。由此,陆危楼也终于感觉到了中土武林隐藏的强大力量。”

“被阻在关外吃十几年的风沙,换成是我,可受不得这苦。陆危楼的耐性果然比学生想象的要好。”少年吐了吐舌头。

“孟夫子曾言,‘天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’。”老者向少年正色道:“伊尹曾耕莘野,子牙尝钓磻溪。古往今来,凡做大事者,必具常人所不及的隐忍之性。”

少年连忙肃容垂首,应答道:“学生牢记恩师教诲。”

老者道:“雪谷之战后,面对错综复杂的江湖形势,陆危楼接连做了三件重要决策,也是明教对中土武林的三次试探。第一件事情发生在开元五年,明教的四大法王齐上华山纯阳宫,最终闯出了号称无人可破的星野剑阵;第二件则是开元十一年,教主陆危楼独身登临嵩山少林寺,与少林方丈渡如论禅两日,又对掌千招,而后含笑归去。”

“那么,他们谁赢谁输?”

“没有人知道。不过那时陆危楼才四十余岁,就可与少林一代高僧过招千余。其武功造诣之高,直让人叹服不已。”老人凝神片刻,接着说:“第三件最是惊天动地。开元十七年,恰逢十年一度的名剑大会。藏剑山庄的叶家广发武林帖,诚邀武林豪侠齐聚西湖参加武试,胜出的魁首将得到宝剑碎星。比试进行到第二日,事先并未得到请柬的明教左右护法,突然率领数十名教众闯入山庄会场,在天下英雄的众目睽睽之下,将碎星宝剑抢夺而去。”

“前两桩倒做得快意潇洒,这最后一件却未免有堕名望。”少年抚掌笑道:“堂堂的明教教主难道还怕讨不到藏剑山庄的请柬吗?光明正大地去参加比试,岂不更好?”

老者回答:“细论起来,此事也算武林的一大奇闻。据说头两届名剑大会,藏剑山庄都给陆危楼送去了请帖,然而陆危楼不但没有到场,甚至还将请帖以万两黄金的价格卖与他人。藏剑山庄恼怒其目中无人,因此第三次名剑大会没有对他发出邀请。谁曾料到,正是在这届大会上,明教让藏剑山庄栽了个大跟头,亦叫江南武林人士脸上甚是无光。”

少年调侃说:“明教的钱库多半有些捉襟见肘,陆危楼指望拿着藏剑山庄的请帖换银钱用。只是每隔十年才有一次机会,未免让人等得太过心焦。”

老人哈哈一笑,接口道:“你的话却也有几分道理。明教南迁,其一是避免与盘踞两京的纯阳派、少林派正面为敌,其二就是它的财政有些入不敷出。陆危楼打算让富庶的江南成为他明教的金库。”

少年含笑点头说:“老师,学生第二个不解处恰与明教的金库有关。”

“玉溪先生在《江湖录补遗》一书中写道,明教南迁后,陆危楼为了扩充教内钱资,开始介入江南水运贸易。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,明教便牢牢掌控住长江下游七成的水上交易。故而引起丐帮与唐门的极大不满,双方恩怨由此滋生。”青衫少年缓缓而谈,“记得老师在讲**时曾说,长江水运可划分三段——剑南道内的生意俱归唐家堡;自渝州起,至江陵,此段最长,为百十个水贼帮寨所瓜分;再向东去,沿江街铺渐多且人口稠密,因而是长江水运最盛、得利最多的一段,约有小半属于丐帮掌管。”

“学生暗忖,假如枫华谷之战双方的恩怨起自江运利钱,那么也只能是丐帮与明教间的矛盾,与唐门没有丝毫干系。在枫华谷一战中,其门主唐傲天亲帅五百门徒子侄前赴战场,倾唐门全力以助丐帮。老师,您认为唐傲天当年的这一举措,究竟是何目的呢?”

【楔子•中】

夜已半深,月色朦胧。山雾从竹林里流泻出来,白蓬蓬聚拢在庭院边角。蛰伏的虫儿渐渐息了鸣叫,四周寂寥无声。老人双颊泛起微酣后的红晕,向少年嘉许道:“你能想到这一点,已是很难得。”

“其实早在元载年间,剑南道内的河运生意已非唐家堡一门独大,其钱财来源主要是吐蕃和南诏两条陆路的贸易。”

“那么老师也认为唐门结盟丐帮并非是因为钱财之争了?”少年接口说:“唐傲天与丐帮帮主尹天赐乃是结拜弟兄,会不会是出于结义之情而相助?亦或唐傲天想借此得到丐帮势力的支持,在未来的武林盟会上有所图谋?”

老人摇头解释道:“唐傲天为人心胸狭隘,又贪恋私利,断然不会因结义之情而冒如此大的风险。况且由于沈庆一事,两人已有十八年不通往来。另外,能调集如此多的唐门人手,绝非门主一人能做得了主,必须经过唐家堡四老的同意才行。因为唐家堡有条百余年的训规——凡唐门子弟,在剑南道外不得插手任何江湖事务。当年唐门弃徒曾在江州一带作乱,号称铜钱会,专靠打劫过往镖行商旅为营,唐家堡对此也是默然不问。”

少年听得欣喜,拍手叹道:“想不到其中还有这么多曲折!那么唐门不得不参战的理由,老师一定是早已知晓。”

老者却含笑向他道:“此事暂且搁放,老夫先来考问你个题目。枫华谷一役后,明教正式将总坛迁至黄山光明顶。以你来看,陆危楼的这一举措有何深意呢?”

少年吐吐舌头,做苦恼状,“世事如棋,变幻莫测。若硬要我说,陆危楼多半是想镇江而坐,取那水运的利钱,做个安享富贵的太平翁,强似骗人家的请柬换银子好。”

他说完这话,自己先‘噗嗤’一笑,又道:“老师自然洞明根由,求您可怜个,莫要云里雾罩地哄我这傻小子。”话罢,连连作揖。

老者开口道:“黄山在江南东道歙州南界,山下有一河流,唤作青弋水。若在河里放舟,往东北方向去,能至长江。顺江而下,三五日便可入海。然后换乘海船,扯满风帆再向东行十几日,就能到达一座状似熊掌的海岛,名叫寇岛。只因四海往来的商旅渔夫都将它做个歇脚地所,虽是无主的孤岛,却不至太过萧索。又有倭国人在上面建了一座大城,取名日轮山城,亦有寺庙数座。久而久之,便有那好事胆大的人开始借着岛屿,做些贩卖珍宝奇物的生意。像狮子国的宝石、昆仑国的海珠,初价不过几十金,转运至两京里,卖与豪富贵胄,所得利钱千金不止。若将中原的宝刀名剑、玉器瓷具转卖海外,一样的获利百倍。”

少年恍然领悟,咂舌道:“明教在黄山设立总坛,原来是为了暗中的海上走私。怨不得市井人都道,‘撑死胆大的,饿瘪胆小的’。他们这些人为了发展教门,竟视朝廷法度如同无物,真是胆大之极。学生暗忖老师的话意,莫非蜀中的唐门也趁机从中分一杯羹?”

“不,唐家堡之所以与明教为敌,是想得到一样东西。”

“什么东西?”少年追问。

“一条线索,或者一件秘密。”老人眯眼轻笑,“也可能是个人。”

青衫少年连连挠头,皱眉道:“老师又要玩笑我。您这般讲故事,一个圈绕着一个圈。学生便是个属驴子的,也要转得晕头了。”

“关于唐门老门主唐怀仁①暴病身亡的事情,你可知晓?”

少年沉吟片刻,回答说:“学生在《南屏逸闻》一书中曾读到过,唐怀仁亦是武林的总盟主。他壮年早逝,留下一个独子便是唐傲天。当时,唐傲天的年龄跟学生一般大小。”

“那是周长安三年,则天皇帝在位的事情。不过,唐怀仁并非暴病身亡,他只是突然从唐家堡离开,而后再没有从中原武林出现过。”老人屈指弹在书案,发出‘砰’一声脆响,“而唐怀仁最后出现的地点,恰是寇岛。”

“我明白了,明教在寇岛的走私贸易时,发现了唐怀仁的下落,而后这个消息又被唐门得知。”少年在书案前来回踱步,锁着眉头说:“原来唐傲天此举是为了寻找老父。如此说来,唐家堡的确有了不得不战的理由。”

老者道:“‘晋中柳,蜀地唐,东西双杨。’②这是唐初江湖上有名的四个世家,其中蜀地唐指的恰是唐门,不过自从唐怀仁失踪后,唐门在武林中的声望便开始逐日消减,再也没有往日的风光。因为唐怀仁是带着一桩秘密离开的,这个秘密不仅关系着唐家堡的前途命运,而且足以搅动整个武林的安宁。细究起来,这才是双方不得不战的理由。”

少年愕然,“足以搅动整个武林的安宁?老师,您能告诉我这桩秘密是什么吗?”

老人抚须片晌,话锋忽转,反问他道:“再考你一题,‘初唐四杰’你可知是哪四杰?”

青衫少年眼波流动,当即心下了然,他拱手应道:“请教老师,您问的是文四杰还是武四杰呢?”

老者道:“何为文四杰?”

少年朗声回答:“文四杰指的是唐初文坛中四位出类拔萃的大才子。这四人分别为——作《滕王阁序》的王子安;写《从军行》的杨盈川;书《长安古意》的卢照邻;歌《帝京篇》的骆宾王。”

“何为武四杰?”

“武四杰乃‘纯阳子虚,翠玉白衣’,指的是初唐中原武林的四位前辈名宿。这四人分别为——‘纯阳子’吕真人、‘云中客’子虚先生、‘玉仙子’梁女侠和‘白衣僧’渡会大师。”少年笑道:“学生知道,‘玉仙子’梁翠玉是唐怀仁的母亲。方才老师所说的唐门秘密多半与她要有些关联。”

老人一笑,故意嗔他,“小鬼头。”

少年得意道:“学生要向老师学鬼谋之术,不鬼,何以谋天下!”

老者嘿然一笑,又道:“世人有句话说得好——‘天下武功出少林’。少林派的武功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尤其以外家功夫见长。又讲求以禅入武,禅武相合,故而稳重不失灵动。其拳法、棍法最是出众,但论及出神入化和精妙绝伦……”

“则非镇寺武学《易筋经》和《洗髓经》莫属。”少年耐不住性子,忍不住抢口说:“老师莫不是又喝醉了?方才刚要说唐家堡的那桩秘密,为何讲起少林派来?”

“傻小子,怎的这般性急。论起唐门秘密必须先从少林寺《易筋经》的来历讲起。”老人意味深长道:“‘天下武功出少林’,这句话可并非是空穴来风。”

“梁武帝时,有一天竺国的长者名叫菩提达摩,只因传播释氏之学,不辞辛劳远赴洛阳,定居于嵩山少林寺。在少室山五乳峰的一个石洞,菩提达摩面壁九年,终于悟彻佛法,由此开创了中土禅宗一支,世人尊其为禅宗一祖。后来,达摩收入弟子慧可。”老者道:“慧可俗家姓姬,虎牢人。幼时便以博闻强记、聪慧思敏闻名乡里。当年,慧可为向达摩求习佛法,不惜自断左臂表明心志,终于得承老祖衣钵。慧可即为禅宗二祖。至达摩祖师于石洞中圆寂,在其常坐的蒲团旁,慧可发现了一卷经文,恰是留传至今的少林派《易筋经》。”

少年说:“原来《易筋经》竟是天竺高僧所撰写。达摩祖师参禅面壁九年,死后却独留此经在身旁,足以见得《易筋经》之宝贵。慧可大师得到此经,必定是欣喜万分吧!”

老者续道:“你哪里知道。这卷经文虽然字数寥寥,然义理深奥,非常人所能想象。以二祖的修为智慧,苦研二十余载,仍是不能参悟其中大义。直到后来在四川峨嵋山,慧可遇到梵僧般刺密谛,两位高僧相谈佛学,甚是投机。慧可便将达摩所传《易筋经》示于般刺密谛,两人互相启发,历经七七四十九日,终于豁然贯通,悟出了经文里的禅学义理。”

青衫少年边听边点头,忽然心有所觉,开口问道:“老师,少林派留传的《易筋经》不是写的武诀心法吗?难道与慧可大师研读的经书不是一本?”

老者解释说:“傻小子,《易筋经》自然只有一本。当时在峨眉金顶,两位高僧仅是将经文中的佛学禅理参透罢了。直到十二年后,慧可大师在长安偶遇一个精习武功的年轻人,在那人的相助之下,才算将经文中的武学部分尽数领悟。”

“这年轻人是谁?当真厉害!”

“此人不但武艺超群,统兵谋略更是擅长。他先于洛阳平定称帝的王世充,协助太宗皇帝开设了天策府。后又领军远征过突厥与吐谷浑的叛贼。这人便是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第八位,晋封卫国公的李靖李卫公。”

老人将壶里的酒水饮尽,才又开口说:“那日,慧可大师将《易筋经》细细说与李卫公听。卫公年少机敏且见解非凡,又有二祖在旁开导启发,终于发现这卷佛经里不仅包含着禅理,更隐藏有一套极高明的内功法诀。李卫公是个好武之人,见到奇货可居,心下喜不自胜,当即手捧经卷,逐字逐句地拆解起来。费时五天五夜,终于将经文内的武诀译出大半。”

“慧可大师看他寝食尽废,面容隐隐晦暗,竟有枯槁之象,知道这是心力交瘁,血气将竭的表象。大师不忍见他因一卷经文而把青春葬送,便将那《易筋经》从他怀里强夺过来,劝他放下贪恋之心,爱惜性命。卫公笑应,若能将那心法口诀译出,自己亲眼瞧上一瞧,便是短寿二十年又有何妨!”

少年道:“学生记得《南屏逸闻》记载,李卫公幼年时,曾有终南山道人为其相面,说他可享百岁高寿,而实际卫公只活了七十九岁,大抵是这里一语成谶吧!可敬,可叹。”

老者续道:“二祖见卫公心志坚毅,仍是不同意让他继续钻研经卷。争论半晌,两人互不相让,二祖遂起身便走。卫公哪里肯放他离开,连忙上前抱住他的左腿,伏地叩首说,如果大师不许晚辈翻译经文,那么还有个折中之策。晚辈有一姓梁的同年挚友,宅心仁厚,平生最爱黄老之术,住在离城五六里远栖凤坡的庄上。晚辈恳请大师应允,让这梁公子代我译出卷文中的口诀。卫公再三恳求,二祖怜他一片赤诚之心,便答应与他前往栖凤坡,找那位梁公子翻译经书。”

青衫少年拍手笑道:“我猜那位梁公子就是‘玉仙子’梁翠玉的父亲。老师,学生说的可对?”

“正是。”老者接着又说:“这梁公子听了慧可大师与李卫公的叙说,又亲眼见了那《易筋经》的经文,亦是连连称奇不已。于是,三个人在栖凤坡的庄园中,集思广益,又用了七日,终于将《易筋经》的全部武诀心法推演出来。”

少年赞叹道:“达摩祖师参透生死,拥有大智慧,其所书《易筋经》自然也是包罗万象,非等闲之辈所能窥视。若不是苍天有幸,降下了这三位贤才智者,又恰好让他们汇聚在一处,那么《易筋经》武学心法的秘密还不知要埋藏多久。三位前辈为此事殚思极虑,不遗余力,让晚辈好生钦佩。”

老者亦感慨说:“禅语云,‘诸法因缘生,缘谢法还灭’。世事总脱不开机缘二字。”

①唐怀仁:得知自己身世以后,更名为唐简。因受唐门四老暗中排挤,愤然离开唐家堡。儿子唐傲天由梁翠玉抚养成人,在其扶持下成为新一任的唐门门主。

②‘晋中柳,蜀地唐,东西双杨。’:唐初武林中名望最高的四个世家大族。指的是,霸刀山庄的柳氏,唐家堡的唐氏,相如山庄的杨氏和昆仑门派的杨氏。景龙年间,逐渐崛起的藏剑山庄叶氏代替了昆仑门派的杨氏,从而形成了唐中期的四大世家——‘南叶北柳,西唐东杨。

【楔子•下】

少年点头称是,又问:“那么之后,三位前辈何去何从呢?”

“其时恰逢隋末,大厦将倾,四方不稳。慧可大师带着《易筋经》原本并译出的武诀心法,回到嵩山少林寺。大师虽是菩提达摩的嫡传弟子,又精修佛法义理,但他**恬淡静思,与习武练功上并不留意。所以,他只是将经卷放置少林寺藏经阁内,细心保管。而李卫公不久后则投入太宗皇帝帐下①,为其出谋划策,收整天下。反倒是对武学一窍不通的梁公子,在《易筋经》中获益最丰。”老者捋须一笑,说道:“真应了‘无心插柳柳成荫’一语。”

“达摩所撰《易筋经》乃禅宗集大成之作,以佛理为本,旨在教人勘破烦恼,辅以武诀心法,助人强健体魄。因此,即便有人得到其中的武诀部分,若不能悟彻经卷的禅理,照样进境不广,难成正果。且说这梁公子译出武诀后,那卷经文便刀刻斧凿样印在了脑子里,闲暇时候,独自把玩回味,竟然颇有所得。他虽是个儒生,却爱谈老庄,于道家的吐纳导引之术尤为倾心。久而久之,不免在心间将两样学问比对印证一番。”

老者抚掌续道:“如此一来二去,竟然让他在《易筋经》武诀的基础上,另创出了一套心法,汇道禅两宗,亦是高明之极。只是那时梁公子身形已长,错过了习武的好时机,加上兵荒马乱年间,人人思安,谁又肯冒险学甚么枪棒武功。故而他身怀绝技之事,并无人知。梁公子膝下只有一女,唤名翠玉,娇巧伶俐,从小就讨人喜爱。公子常对她喟叹说,你若是个男子,为父倒可心愿得偿,可你偏偏是个女儿家。到底梁公子还是心有余憾,总希望能有后辈传承其心法口诀,好叫世人晓得他的本领。”

少年笑道: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这梁公子也是痴人。他一个读书的儒生,身处乱世,正该韬光隐晦,退隐避险。若是让江湖上的人知道他身怀绝学,恐怕顷刻间就要祸难当头。”

“世间又有几人能绕得过名利二字呢?”老人说道:“梁公子所想,亦是人之常情罢了。那翠玉被他说得久了,便忍不住问她父亲。待问明情由,梁翠玉道,天下的男子是两手两足,女子也是两手两足,为何男子能学得武艺,女子便不能呢?如此辩论再三。终于,梁公子耐不住她的纠缠,开始将自己所学所悟尽数教给了她。”

少年点头,又问:“原来‘玉仙子’梁女侠的武艺源自家传,只是不知那梁公子所创心法叫什么名字?”

“‘玉仙子’的武艺虽是老父启蒙,但她真正的授业老师却另有其人。”老人回答:“梁公子后来携家迁往蜀中避乱,行经江陵时候,曾做过一首五言古诗。末尾一句道——江舟夜闻笛,清音入空冥。他所创内功心法便取自这诗句,名叫空冥诀。”

少年问道:“当年唐怀仁力压群雄,摘得武林盟会总盟主之位,是否就是依仗了‘空冥诀’呢?”

“唐怀仁的‘空冥诀’神功的确让天下英雄倾服,但他能被推举为盟主,却是凭借一贯仗义行侠、济人所难的好武德。这一点也是他最异于寻常唐门子弟的地方。”老者笑道:“说来也是奇怪,梁翠玉一连养了四个儿子,却没有一个能承其绝学。倒是这螟蛉之子偏生是个练武的奇才。”

少年面露诧异,说道:“听老师所言,唐怀仁难道不是‘玉仙子’梁女侠的亲生骨肉?”

老者道:“唐门四老分别叫唐怀义、唐怀礼、唐怀智、唐怀信,这四人为梁翠玉所养。唐怀仁与四老却是同父异母所生。你年纪尚小,这种江湖中的情爱孽缘,便是说给你听,你也是难以想通的。”

少年脸上一阵潮红,他用手挠挠发际,忽又岔言问道:“老师,学生突然有个奇怪的念头。莫非明教南迁的真实目的,亦与唐门绝学‘空冥诀’有关?”

老者仰天长吁,神情变得惆怅,半晌才应道:“江湖里的故事,若细究起来,桩桩都是血淋淋的,残忍着哩!何为真实?何为虚假?不提也罢!”

少年见他谈兴骤减,不免有些失望,忙开口央求道:“那学生再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问题。”老者点头应允。

“《江湖录补遗》丐帮卷的篇末,玉溪先生写了段耐人寻味的话。他说,倘若枫华谷之战是一场博弈,胜者无疑是明教,而败者则是丐帮、唐门并九天二使。玉溪先生似乎在暗示——整个事件的幕后操控者乃是九天中的二使。”少年双目灿然,朗声续道:“学生记得,总章三年,唐高宗派军协助吐谷浑复国未成,被吐蕃国打得大败。由此,玄天君隐退江湖,直到枫华谷之战的开元二十三年,玄天君都不曾现身中原武林。况且‘鬼谋’李复当年不过才刚满十三岁,尚未接任新的玄天君之位。所以……”

“所以你认为,苍天君最有可能是这件事的幕后操纵者。”老者眯眼向他笑道:“是不是这个意思?”

“不错,倘若此事真如玉溪先生所言,‘纯阳子’吕真人谋划了整个枫华谷之战。”少年不禁倒吸一口冷气,“那么……那么江湖的真相可的确残忍得很。”

老者道:“当时的武林中人无不以少林寺和纯阳宫为正派的泰山北斗,其中纯阳派的吕真人非但在寻常人眼里是位得道的老神仙,在众多江湖侠客心中,亦是位德高望重的武学名宿。陆危楼决定在中原伏击丐帮和唐门的联军,必须考虑如何瞒过了纯阳和少林两派的耳目。最终选择在枫华谷内解决双方的恩怨,乃是陆危楼深思熟虑后的决定。因为此谷位于长安以南,恰处纯阳派势力范围之外。从华山的纯阳宫出发,快马加鞭赶赴此地,也需两天两夜的脚程。”

少年点了点头,轻笑道:“明教行事果然周密多谋,竟然瞒着纯阳子,在其眼皮底下做坏事。如此说来,吕真人先前并不知晓内情,玉溪先生的笔录倒是冤枉了他。”

“也不尽然。丐帮和唐门之所以不辞辛劳,远赴万里外的枫华谷,原是为了伏击明教的南迁队伍。而明教南迁黄山光明顶的消息,恰是吕真人派纯阳弟子告知丐帮帮主尹天赐的。”老人接口又讲道:“尹天赐本想趁机打压明教的势力,不料竟堕入陆危楼的毂中,险些葬送掉整个丐帮。”

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。”少年沉吟道:“那么老师,您认为吕真人将明教南迁的消息告知丐帮,是处于何种目的?或者说,这条消息本就是陆危楼故意放出的一个诱饵。”

“也许,他只是善意的提醒,让丐帮注意明教迁移江南后的动向。”老人细数往事,“因为尹天赐是个弃婴。当初九天的炎天君受唐怀仁之托,将其送至嵩山少林寺中,由‘白衣僧’渡会大师收养,并传他一身的武功。由于这层渊源,吕真人对他和其统领下的丐帮格外关切。尹天赐的武功自是不坏,可惜脾性有些耿直。他初入江湖时,曾与唐门少主唐傲天、陇右大侠沈庆结拜为异姓兄弟。后来因为口角之争,尹天赐一怒将沈庆打成重伤,最终不治身亡。由此可见,此人做事鲁莽,不够慎思谨行,虽有一统南北群丐之功,却难有贤能帮主之名。”

少年问:“学生觉得,既然吕真人已经善意提醒,尹天赐依然我行我素,不惜押上丐帮的存亡命运,与明教进行殊死之战。其中必有一段曲折隐情吧!”

老者点头,续道:“不错,当时尹天赐并无决心与明教展开正面的拼斗,毕竟他一统南北群丐不过区区十载,丐帮的实力远不如雄踞西域三十余年的明教。只因帮中有人不断挑唆,他才决定在枫华谷内伏击明教的南迁队伍。那挑唆之人深得尹天赐的信任,在丐门中威信极高,被誉为‘丐帮三圣’之首。”

“丐帮三圣?”少年咧嘴一笑,“这么威风的名号,学生却是今日第一次听闻。”

“这怪不得你,‘三圣’原是帮众间对这三人的褒誉敬称,外人知之甚少。丐帮中留传有三样绝学,你总该听说过吧!”

“老师所问,可是降龙掌法、逍遥掌法与打狗棒法。”

老者轻笑道:“丐帮三圣便是创出这三样绝学的人。”

“原来……是他们三个……”少年惊得瞠目结舌,低头半晌不语,心中已隐约猜到了那人的姓名,便又问:“此人既然称誉贤良,却又挑唆尹天赐涉险冒进。究竟是何居心?”

“他的目的,就是借用明教之手,将尹天赐辛苦创建的丐帮一举毁掉。”老人抚须,话音里充满惋惜,“当初丐帮虽暗中联合了唐门并江南十数个大小帮派,但对于能否取胜明教,尹天赐终是踌躇难断。为此他曾先期派一名亲信舵主赶赴华山的纯阳宫,将伏击明教的计划告知吕真人,以求他的支援。可惜那人半路遇阻,耽搁了一日。等到纯阳五子率门下两百弟子前来相助时,枫华谷内早已空无一人,唯剩遍地斑斑血迹。这人亦是‘三圣’之一,为此事他终身懊悔,不但辞去了丐帮舵主之位,更自断左脚一趾,以示警戒。”

青衫少年唏嘘不已,一时两人相对无言。只听得屋外山风吹在松林间,呼呼作响,好似浪潮翻滚一般。老人伏窗向外探望,但见西南天空,不知何时涌现出层层墨云,渐往东来,顷刻间便遮住了半个天幕。

“怕是要落场大雨。”老者吩咐说:“时辰不早,为师要休息了。”话罢,他就侧身卧在了床席上。

少年闻言忙躬身告退。来到门口,猛然被冷冷吹了一脖子寒风,他浑身抖个机灵,头脑电光般闪过一个念头,立时停住了脚步,侧过身小心翼翼地询问:“老师,在枫华谷之战中,三圣的末一人又做了些什么呢?他轻功独步天下,掌法又是极妙,此事绝不会置之不管。那么,他是站在哪一边的呢?”

少年静立了半晌,见老人动也不动,似是熟睡过去。无奈下,只好退身将房门关上。老人待他离开,忽然梦呓般说道:“真是个……傻小子。”

①天策府内功心法‘傲血战意’由李靖从《易筋经》中悟得。

《空冥诀》的这段故事是受金庸老先生所著《笑傲江湖》一书的启发而来。

关于《未名录》的几个问题。

1这篇剑网三同人小说的来历。

确定整个故事的大纲和名字,是在今年的八月份。

‘海风秋’取自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——‘烽火城西百尺楼,黄昏独坐海风秋。’在这篇小说中,‘海风秋’是五毒教的一把匕首,另有一把与之对应,名字叫‘晓霜寒’。取自辛弃疾的词——‘看尊前,轻聚散,少悲欢。城头无限今古,落日晓霜寒。’我很喜欢末尾的一句。这两把匕首都属于五毒教教主曲云。

最后,我希望这篇《未名录》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,能有更多的剑网三剧情爱好者,投入到相关的同人小说创作中来,汇聚众力,以构建和完善剑网三独具魅力的侠义文化。

2这篇同人小说讲述的什么?

主要是十恶中柳公子和沈眠风的故事。

从方乾与剑圣的南屏山比武开始至柳公子入恶人谷结束。

在剑网三游戏已揭露的人物中,有两个被天下人称之为‘圣’(万花的七圣,更多是谷内人的尊呼。)。一个是‘盗圣’柳公子(又称妙手无双),另一个则是‘剑圣’拓跋思南。这两个人我都很欣赏,尤其是柳公子。所以在决定要写剑网三同人小说时,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以柳公子作为主角。

除此之外,这篇小说还将涉及五毒教、唐门、丐帮、明教,并揭开藏剑山庄和梅庄的一段旧年恩怨,其中涉及到九天之一。

3开篇楔子中讲述的故事有何意义?

这段楔子其实是正文开始后又赶写出来的,因为我想让读者在接触正文前,先对整个故事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,特别是一些从未玩过剑网三游戏的读者。

楔子通过简单的师徒对话,将整篇小说做了个概述:丐帮联合唐门与明教的一场恶战——枫华谷战役。

里面还涉及到‘空冥诀’和少林易筋经武学的来历(借鉴金庸老先生的《笑傲江湖》),唐门的一段旧年恩怨,明教最初在中土的传播,丐帮早期的内部剧变等等。

4关于九天。

我看过很多网上的讨论,九天的内部成员和武功高低,无疑是众多剑侠迷最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。不过显然这个谜底要等到游戏后期才能揭晓,官方并没有公布任何确凿的信息,我们得遵从官方的设定。

当然了,《未名录》中会涉及到九天的内容,在卷二•世上英雄本无主 的下几个章节,会写到侠客岛岛主方乾与剑圣拓跋思南(九天中武功最高者,别怀疑,他比吕真人要厉害的~甚么白日升仙的,都是幻觉、幻觉……(╰_╯)#)的比武。

南屏山比武是剑网三游戏中的秘史之一。方乾从何得知拓跋思南之名?为何要向他发出比武邀请?又是如何联系到他?剑圣为何非得赴约?这是一场生死较量还是一次以武会友,亦或是一笔暗中交易?比武后的方乾又为何再不踏足中原?是耻于输掉半招还是恼恨临阵大意?方乾财富可敌国,武功可傲世,其度量真的这般小吗?

5关于明教。

武侠小说中最难写的门派当属少林、武当、丐帮和明教,因为金庸先生的武侠著作由来脍炙人口,他对这四个门派的设定也是深入人心。所以《未名录》中涉及丐帮和明教的内容,我采取在借鉴金庸先生原有设定的基础上,略加修改。

丐帮的内容会在故事里说的很详尽,这里只谈一下这篇小说关于明教的几点设定。

首先是明教的总坛光明顶,西域总坛是在昆仑山的光明顶,开元年间曾迁至黄山,后来又被天策赶了回去。(——|||)

然后是明教的内部高层。波斯总教以圣女作为神的象征,中土明教以教主为首领。教主以下设立左右护法使者,以左使为贵(中原以右为贵)。相当于副教主。另设立四名护教法王,以狮、龙、鹰、蝙蝠为象征。

狮乃明教固有圣兽,教义有狮子驮圣火降临人间的传说。象征光明,神圣不可冒犯。龙乃陆危楼根据华夏本土文化加入的圣兽。象征大力,无所不能。鹰,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。象征清净自在,矫健灵动。蝙蝠,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。象征敏锐的直觉,智慧。(例如:狮王:克辛波 龙王:丁君 鹰王:左思 蝠王:卡卢比)

最后是个八卦,陆危楼为何两次卖掉藏剑山庄的请帖?我们的陆教主难道真的缺钱吗?当然不是~

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陆危楼在修炼一套非常厉害的武功,没错,正是明教的镇派心法——乾坤大挪移。所以他当然不屑去参加什么选秀比武。开元五年,陆危楼以法王之名同三名属下见识了纯阳派的星野剑阵,这时候他的乾坤大挪移已有小成。六年后,陆危楼独上嵩山少林寺,与方丈渡如论禅两日,对掌千招。关键是这两日的交谈,让陆危楼得以堪破玄机,最终创出了七层乾坤大挪移。(天下武功出少林……╯﹏╰)

6作者自己的话。

这篇小说取材于剑网三游戏的故事背景,但不等同于游戏。因为小说写作与游戏设定是不同的表现形式。对于游戏中不适合小说创作和剧情发展的部分,我会一概舍弃;对于有利于推动故事进展和刻画人物性格的内容,我会着重去写。总之,力求行文严谨,质朴动人。

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,《剑侠未名录》可以带给你更多的乐趣和回味,让大家的江湖生活更丰富多彩。

我是公子白,很高兴认识你们。

加入17173玩家俱乐部,100%领《原神》月卡、《王者荣耀》888点券、《魔兽世界》T恤等周边好礼!
加入方式:微信关注“17173服务号”

最近更新

全球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