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真的很喜欢这首《风华录》,所以拿来毁了。
本以为没多少人听过,毁了也无所谓。
后来才发现,它的粉丝是嗷嗷的啊。
可我已经开始,不好再停下来。
好吧,我错了。做的不好,大家轻拍吧。我尽力了啊。
图/文:慕容岚殇(战江湖 君逸蘅)
图中配字和图下红字出自《风华录》歌词
宝塔凌云,一日江山,无边清净;金灯代月,十方世界,何等悠闲呐
柴绍:
他是大唐的开国功臣。凌烟阁上馨飨着盛世香火。
在那英雄辈出的峥嵘乱世,荡平风云,还宇内一片清宁,大约是所有男儿都向往的功绩。
或许不为名,不为利,不为自己,只为天下人的一世太平。
可是,那杀伐背后的血腥,被荣光遮掩过去的悲伤、愤怒和死亡,真的会随着时间烟消云散么?
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。从来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
霍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
本人有幸见过公孙大娘舞剑,才有我现在的草书啊
张旭:
他是历史上的“草圣”,以绝世草书闻名。据传,他醉心于书法成痴,行为怪诞。
常喝得大醉,就呼叫狂走,然后落笔成书,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,故又有“张颠”的雅称。
我对于张狂违俗的人,总是难掩倾慕。张旭的行止,倒是颇有我最爱的魏晋之风。
环视如今的我们,批量生产的时代,乏味至极。
这样精彩的人,也只能在历史上得以一见吧。
昔在长安醉花柳,五候七贵同杯酒,气岸遥凌蒙士前,风流肯落他人后。高公公,给爷脱靴
李白:
“李白酒入豪肠,七分酿成月光,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,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”,余光中在《寻李白》中如是说。
我爱极了李白的性子,他的每一行,每一句都合着我的心意,在诗仙面前,我觉得自己任何的语言都是苍白的。
然而,光之后必是影。我看着他狂,看着他傲,看到潸然泪下。
就像嵇康非汤武而薄周礼,却是真正在意它的人。李白挣扎着向往自由,却又何曾自由?
**不应该让我绣这幅山水,它让我想起久别的故里,
那儿虽然贫穷,却终究还有狗吠蝉鸣相伴,不像这宫里,听上去人声鼎沸,却谁和谁都没有关
张昌宗:
他是武则天的面首。传闻中,他貌美如莲,身姿似仙,却是工于心计之人。
张昌宗的身份,听起来有悖伦常,令人不齿。但他们兄弟俩却也是凭借此途,得以飞黄腾达,触碰权利的顶峰。
相比苦读数年,屡试不中的人,他们的路,便捷的多。
世人对他们的总是鄙夷的。我却想,真正面对权利的诱惑时,几人能岿然不动?
再则,常言道,子非鱼,焉知鱼之乐。套用古语便是子非鱼,焉知鱼之苦。得失之间,各取所需罢了
不羡黄金罍,不羡白玉杯;不羡朝入省,不羡暮入台。
唯我喝了一辈子的茶,却一辈子都参不透一个“悟”字
陆羽:
他以著有《茶经》流芳百世。世人尊为“茶圣”。
陆羽的《茶经》我存有一本,泛泛翻过几页,浑不知其中趣味。我不知他为何执念于茶,执着了一辈子。
隐居著述,独行于野尚可理解,却为何每每至日黑兴尽,方号泣而归?
或许另有一段隐情,已淹没在历史中,再不可寻了。
但我想,能够率性而为的过一辈子,大抵也是一种幸福。
人,之所以区别于牲畜草木,无非一个情字。
世间任何事情的决断,也无外乎情理法三字。然而,情却是摆在第一位的
武元衡:
“满堂谁是知音者,不惜千金与莫愁。”他在诗里这样写道。
《新唐书》说他“雅性庄重,然淡于接物。”如此,我仿佛看见一位清雅俊逸的男子持杯而立,微笑的嘴角,如雪落寞。
这样的人,好似和朝堂的金贵之气不合。可他,偏偏是晚唐的宰相,以他的谦谦玉润撑起强藩的重压。
武元衡最后卒于一场暗杀。原来,他最似的应是竹,温和沉静的背后,是傲骨。
蛮夷之地,我只需三千轻骑便可。
三军将士听令,今次之战,随我深入虏庭,克复定襄,威拭北狄,以振我大唐雄风
李靖:
无教化之人,是为蛮夷。中原人自傲,自己为天下之中心,四边皆是粗鄙蛮荒。
只是后来,所谓的蛮夷越过长城,建立了元清。再后来,蛮夷与中原都成了中华。
想来,国家,不过是一个念想。国破了,这片山河仍在。
与边地血脉相连的,从来不是处于高堂之上的天子和重臣,而是生长于斯的子民。
**争的是天威,子民却有些什么呢?
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
是人家成全了我,我感谢还来不及呢,何来记恨?我混沌一世,徒负虚名,唯有此番修成正果
温庭筠:
“梳洗罢,独倚望江楼。过尽千帆皆不是,斜晖脉脉水悠悠。”
他是诗词俱佳的风流才子。花间派的鼻祖,多精巧艳丽之作,描女子闺怨之情。
看着他的生平,我颇有点啼笑皆非之感。这位才子乱考场,戏相国,诘帝王。
还真是做尽了荒唐事。落得一身品行不端的坏名声。
哎,后世留传着他的诗词,惊艳着,赞叹着。他的穷困潦倒,后人看在眼里,却无法感同身受吧。
历经坎坷,流芳于后,幸也?悲也?
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兄长,这是我最后一次这样叫你,
今日在这玄武门中,你我兄弟二人情义已尽,不死不休
李世民:
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明君,开创了中国最鼎盛王朝的治世。
曾听人言,李世民的一生,可以诟病的事情只有两件。其一便是玄武门之变。弑兄之名,闻之心寒。
我见过有人替李建成鸣冤,说他是一位贤德的太子,非史书中的那样不堪。
阅毕,我只一笑。成王败寇,历来如此。真相又有什么重要的。人们习惯于以结果下定论。
浪子回头就是好的,虎头蛇尾就可憎。
我不禁猜想,李世民治国的勤勉,会不会有洗去弑兄之名的努力在里面呢?
天下终是我李氏的天下,姑姑,千错万错,你不该效仿则天皇帝。
到了黄泉路上,记得回头看看侄儿治下的盛世江山
李隆基:
唐朝的国运是条抛物线,他便是顶点上的那一段。唐朝在他手里得到极盛,也在他手里败落。
他治下的前期,英明神武,励精图治,后期却是沉迷酒色,荒淫无度。前后差异之大,判若两人。
想来,为帝者,必得泯灭了自己才能永远行在正途。不动情,不纵兴。
凡人做到这一步,何其艰难。这是否就是历史上百年难得一明君的原因之一呢?
英雄冢
寂寞
恍听马蹄迫
曾有血色映山河
高吟长歌
笔走龙蛇
动风云为之嬗变颜色
竟纷沓登场
留青史几章
立天地
男儿万古流芳
— 终 —